鲲先森的闲适哲学
林语堂先生把中国的哲学称为闲适哲学,文化是闲适的产物,闲适是生命中的“空儿”,也是人生境界中的留白,是性灵在高处的文化。
一反传统设计,入口处大几何体量虚实对比,重新建构上下叠加的空间关系,挥洒于空间中的《竹舞》,是设计师于传统文化中捕捉的片段,让建筑与室内的边界生动自然,步入其中,从日常的繁杂中抽离,在全新的空间体验里捕获精神共鸣。
书卷为形,留白作意,朴素自然的线面组合,勾勒出淡然的空间气质。
艺术装置《幽山水》连接虚幻与现实,《兰亭序》中宋人所寄情的诗词歌赋,以当代精神向传统致敬,文化在交织中悄无声息地生长,延伸开去。
空间的收放自如,掌控着气氛与情调的营造,过厅处,一进一落,一虚一实,用氛围影响人的观感,以水系青苔、步道对话室内外空间关系,最后聚焦于艺术装置《峰》,寓意笔墨传神,在一停一留的过程中,创造旧与新的融合氛围。
笔墨于空间中自由舞动,墨滴滴落的瞬间被生动捕捉,继而生长成为空间气质的一部分。室内外的边界幻化无形,自由蔓延。
生于此的百年古树得以保留,建筑预留天井引入天光,光与影、水与气使内庭成为光庭,光与空间的结合,使空间变化万端,“让光线来做设计”是贝聿铭先生的名言。
在自然的空间里,设计师以奇幻对比手法,打造了一场传统与当代的碰撞与交流。
以“纹绣”手法创作的艺术品《鲲》,象征《大鱼海棠》里的精神自由,重新诠释经典,“如海棠般绚烂,似鲲鹏般自由”,当代与传统之间是一种深层次的对话,设计师杨星滨说。
围合是一种观念,意喻中西合一的文化,极具韵律的线条围合出一个室内庭院,虚拟的天井形成一个内向性的半室外空间,一个“天、地、人”共存共生的领域。像容器般过滤,去芜存菁,让空间达到纯净的状态。
空间是光的艺术,光是空间里最好的语言。
光影的生成与变化,形成一种“实”与“虚”、“硬”与“软”的间隔之美,使其展现出一种精神性的内涵。不断变换的虚实光影消除了建筑带来的压迫感,水池波光粼粼,安然而处。
提纯的几何图案,于平衡中增添了一丝变化,以解构的手法衍生出“世界中的世界”。
看似简单随意的线面组合,给空间带来安静与惬意,从《千里江山图》中抽离出来的天青石蓝,点滴于空间之中,对仗而设,虚实相生的趣味性跃然而现。
“意在笔先,赋形者易,得意者难,逸笔草草,抒写淡然的人生态度,存隐逸之心,抒赋闲之情。”设计师杨星滨这样诠释隐逸生活的想象。
具东方审美的平衡感,温润的色泽和自然的纹理,如同琥珀一般柔美雅致,又暗藏冷静与神秘,带来别具一格的解读与演绎。
东方哲思的留白与藏锋,在于不张扬,巧于“藏”,不露锋芒,藏于韵味,化繁为简,享于从容。
艺术家黄兴的作品《风驰》,穿越时空的界限,捕捉动感飘逸之后的平衡之美,是国人关于生活哲学的隐逸诠释。
写意的竹笔装置,如瀑布凝固于空间之中,与《风驰》雕塑一动一静,赋传统的“意”于现代的“形”,创造融合共生的画面。
化繁为简的东方传统,厚重质感之外兼济柔和之美,没有繁杂炫耀,更能安详从容。
艺术家陈家泠的作品《平湖秋月》恰如空间中的顿笔,低调与谦逊,内敛与围合,理性与秩序,光影生成与变化,创造出一条理性与感性兼备的设计动线,每个空间都有其独特的表达。
在我们的基因里,忘却了余外的“型”,才能真正找到符合时代意义的内在的“意”与气度。 止,方能后观。
看似简单随意的线面组合,给空间带来安静与惬意,从《千里江山图》中抽离出来的天青石蓝,点滴于空间之中,对仗而设,虚实相生的趣味性跃然而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