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城市体验运动
1 、非常规体验——折线运动
常识告诉我们,躯干关节的弯折是人体运动的前提(如行走、跑步、跳跃),也是肢体形态变化的必要条件(如坐、卧、站、蹲)。同样,当我们已不满足于火柴盒式的呆板面孔,需要改变建筑静止姿态的时候,我们选择了折线,通过对折线和连续折线运用和控制,让建筑开始行走和运动。具体策略是:基于基地的不规则平面形态,运用连续折线将高层和多层部分联结为一个整体,各线段在弯度、角度上均有变化,从而形成错动、片段化,而又浑然一体的整体运动效果,而这种线性运动又与地铁线性流动的特征相契合,从而能够激发人们的无限联想,并有效地体现了地铁项目工程的标识性。
2 、空中立方
方案并没有将折线只停留在二维层面,在整个体积上基于折线的控制,我们又采用整体切割、局部穿插的手法使整个建筑在各个方向均有丰富的变化,从而使城市各个角度都能获得不同的空间感受,侧斜的多个体积形成强烈的向外扩散的张力。空中舞动的体积以完全非对称的方式出现,带给人们的是完全陌生而又有强烈戏剧化的建筑体验,在震惊之余也许还会有一些“解放”的快感。
3、跳跃的节奏
让我们将镜头摇近,去感受那些具体的跳动的节奏。在高层主体建筑的顶部和西侧,一面由金属百叶构成的“折墙”由百米高空俯冲而下,直接插入地下,让人们感受到速度带来的快感。这种模糊的屋顶与墙面的作法,使建筑形态更加完整而有趣。顶部的百叶之下是屋顶花园。
高层建筑的南侧,两个折动的体块以“俯仰”的姿态出现,它们相互交合又相互排斥,一虚一实,体现出虚实相生的立体景观。
基地西侧临近规划路的低层部分,两个相互分离的体积,由于线条的沿续,和切割手法的一致性形成完整而又断裂的沿街形象,而其南端的架空和沿伸,产生强烈的方向性和运动感,不仅增加了视线的通透性,而且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。
在整个建筑中看似不注意出现的洞口和缝隙,其实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修改。它们是体积穿插,视线贯穿的结果。
设计时间:2006年
设计师:杨胤 张亦宁 高德战 孙树楷
本设计获沈阳地铁运营控制中心国际竞赛一等奖(中标方案)